
每次接近跨年,就會看到大家開始列出新年新希望,如果你追蹤我一陣子,應該會知道我是個很愛做表格、做計劃的人,但坦白說:我常常不照計畫來,今天就是要來分享懶人版本的年度目標規劃法。
為什麼愛做計劃又不完成?
做計畫可以給人一種掌控感,會產生近似於「完成計畫」的滿足感。
如果將規劃視為想像的具體化,我們會誤把理想的自己/進度投射到計畫上。比起實際執行,想像更令人興奮,在規劃的階段太過理想,也會導致規劃難以施行。
也有些人害怕達不到目標,所以不願付出太多努力,這樣失敗時就可以不必承認失敗。
就像「我沒讀書所以考不好」也是一種規避失敗壓力的說法(畢竟很少人會想要承認「讀書了但還是考不好」)
那麼我呢?必須承認我是個很不自律的人,自律根本違反生物本能 (?) 加上我的個性不喜歡被束縛,如果安排今天要完成A項目,我會在時限內完成,但就是不會按照安排的時間完成。
如何改善做計劃的方法?
重要&緊急矩陣
我大多數計畫的問題就是沒有急迫性和想要的太多。我們來看看在《與成功有約》書中提到的艾森豪威爾矩陣:

只要將事物放在這四個象限中,就能決定出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,多數人理所當然的會選擇做第一象限「重要且緊急」的事,但實際上我們要更注意的是第二象限的「重要不緊急」。
- 重要且緊急:臨時交辦事項
- 重要不緊急:運動、寫作等
- 不重要但緊急:有期限的小事
- 不重要不緊急:沒意義的雜事
我們的新希望通常都是讓身體變健康、培養運動習慣、存錢、或看書等這類屬於第二象限的事。
因為沒有急迫性,我們就很容易把它的優先順序向後移,所以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認知到這些事更重要。
列出各領域目標
把或長或短的新年新希望放一邊,我們只列出四個領域的大目標就好:
- 健康:生活習慣、運動、飲食
- 財務:理財、存錢、投資
- 個人:興趣、人際、心靈
- 職涯:工作、學習、技能
把相對應的目標列出來,建議你不要列太多,每個領域2~3項就很多了!
量化你的目標
記得讓你的目標變成可量化的數據,同時將目標細化,你才會好追蹤成效並提高完成的意願。
像是會帶來心理壓力的事,最好把時間刻度細化,像是理財從每年存12萬,變成每個月存1萬,心理上的負擔會比較小。
- 健康:每週一三五,各運動30分鐘
- 財務:每月存下1萬元
- 個人:每月第二個星期日和家人聚餐一次
- 職涯:上一門剪輯影片的課程、剪出3支作品影片
定期紀錄與檢視進度
我建議一個月做一次,針對懶人不建議太常紀錄,比如每天存下$333,要我每天紀錄的話,我真的會煩死XD
《原子習慣》中有提到,要讓行動輕而易舉,所以我都統一使用Google試算表來記錄與檢視進度,這樣手機、電腦有雲端都可以存取更方便。
我通常會列出月目標、月完成比例、年目標、年完成比例,讓我更好追蹤進度,而且把目標拆解小一點會變得容易,也更有急迫性!
- (年目標)÷(12個月)=(月目標)
- (月完成)÷(年目標)× 100%=(總完成比例)
假設你想達成每年12本書:
月目標 | 本月看完書籍 | 月完成比例 | 年目標 | 2025年看完書籍 | 年完成比例 |
1 | 1 | =數據 ÷ 須達成目標( × 100%) | 12 | 5 | =5 ÷ 12( × 100%) |
領取免費《入門創作經營資源包》

不只有 Canva 免費課程 帶你學習「對齊、相近、對比、重複」等其他設計原則,讓你能自己進行設計排版;還有 Instagram 風格創作電子書,和免費模板包給你使用!
- 本篇文章來自我的電子報,有興趣的話歡迎訂閱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