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我們來聊聊情緒吧~這個標題有點尖銳,但我覺得是經常看到的情況,像我男友經常都會說自己很能控制情緒,但他的控制只是壓抑自己。
#1 專注於可控的事
我認為情緒是不可控的。
幾年前我看過一則影片,很深刻地影響了我對情緒的認知:你要克制的是行為,而不是情緒。
我看到傷感的影片就是會難過、見到誇張的行徑也會感到憤怒,但是擁有情緒不應該感到羞愧。
你要做的是:讓自己的行為保持理智,避免將憤怒訴諸暴力、傷心致使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等等行動。
在《真實的快樂》這本書中提到了影響快樂的3個元素:遺傳、環境、個人可控制的事物,而個人可控的事物與快樂的關聯是三者中最大的。
當你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,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,就更容易感到快樂。
#2 增進自我覺察
要專注於可控的事,首先需要具備自我覺察的能力,才能讓你在情緒起伏時認知到自己的狀態,避免衝動的行為。
我們的思緒很少處於淨空的狀態,你可能有過這種經驗:做事做到一半突然想起其他事情,走到房間又忘了剛剛要做什麼。
這些思緒使我們很難專注於當下,而冥想訓練就是在練習把注意力拉回來 ,當你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,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。
我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是從冥想開始,無關宗教,而是「專注力訓練」,因為你需要把專注力一直放在呼吸和感受上,久了就能延伸到其他事物上。
舉個我的例子:
我跟男友吵架的時候,情緒波動通常都非常強烈,所以控制情緒100%不可能發生,但我能在當下察覺到自己在為某某事生氣、傷心或委屈。
同時我會控制我的言語與行為,禁止自己說出人身攻擊、分手等極端的話(雖然偶爾還是會出現「你不愛我」的情勒XD)
#3 培養承認錯誤的能力
有了自我覺察能力之後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學會承認錯誤。
我小時候很愛面子,加上承認錯誤還會被罵,就覺得不如不要講,後來我花了好幾年訓練自己去認知錯誤,從小事到大事學會對自己誠實,到對他人坦白、能真誠地說出對不起。
承認錯誤會讓你專注在客觀的行為上,「分析錯誤」能讓你保持理性,同時「承認錯誤」也是自我接納的表現。
能夠減緩情緒的激烈程度、減少自責感與犯錯的壓力,這樣就會減少陷入盲目指責的狀況,讓你更能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。
對情緒的看法
不知道你對於情緒有什麼想法?
我以前認為情緒是可以被控制的,每當有負面情緒升起,我就會強硬地抵擋、控制它們,但是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。
透過重複的軌跡,我開始認知到過剛易折,也不再把負面情緒視為敵人,我學著讓情緒默默流淌過去,並把重點放在管理自己的行為,而不是壓制情緒本身,才逐漸找到對我來說舒適且平衡的狀態。
對我來說,情緒管理不在於消除情緒,而在於找到和情緒共處的方法。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。
近況分享
最近剛好遇到讓我一瞬間火大的事情,就是被大媽插隊!!還說是她先來的(我明明看著她走過來)當下火了一下,後來坐捷運回家的時候心情卻出奇的好。
應證到我相信的另一個概念:沒有悲傷就沒有快樂。先生氣(心情↘)再回覆到平常狀態(心情↗)這種起伏讓我感覺心情變好 XD
- 本篇文章來自我的電子報,有興趣的話歡迎訂閱電子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