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媒體變現,不該是自媒體經營唯一的目標

自媒體變現不該是你唯一的目標

在追求賺錢的過程中,你有沒有感覺自己失去了最初的熱情?自媒體變現過程中,難免會遇到這種想法。

今天想跟你分享我最近看到,並深以為然的一句話:「賺錢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手段,但很多人會不小心把手段當成目標」

失去初心,一切還有意義嗎?

比較早期的粉絲應該知道,我其實有停止經營長達2年的時間。

我之前在信中有提過,我因為經濟壓力才經營自媒體,但實際上當時的我還沒有變現,反而更多的是覺得社群很有趣才經營(當時也有期盼未來能變現)。

不過隨著我花費的時間多了,我開始關注在遲遲沒有變現這件事情上,當我一直深陷於這個想法時,我反而沒有辦法好好的創作內容。

並不是說我不想賺錢,只是當時的我看不清自己的目標,錯把有沒有賺錢當作自媒體唯一的評判標準。


錯把賺錢當目標,可能帶來什麼影響?

錯誤的誘因會導致錯誤的結果

我非常喜歡《誘因設計》這本書,它指出錯誤的誘因,會導致不理想的行為。

書中提到一個故事:

幼兒園為了防止家長接孩子遲到,引入了一項規定:遲到的家長都要繳納罰款。不過這項措施卻產生了反效果,原本家長會感到內疚,而盡量準時接孩子,但引入罰款後,家長反而覺得「只要有付錢,遲到也沒關係」。

同理,假如只要求醫生追求開越多手術越好,就可能會降低手術品質;而網紅如果只追求金錢,很有可能就會亂接業配。


創作失去真實與共鳴感

當創作者的目標單純圍繞賺錢,內容就會變得公式化、模板化,失去原本的個性和真實性。這樣的內容雖然短期內會符合市場需求,但長期來看會察覺到缺乏真誠與熱情,進而使粉絲對內容失去共鳴。


損害與粉絲的信任關係

如果創作者頻繁接業配,卻沒有把關產品品質,就很可能會失去粉絲的信任,而粉絲的信任一旦消失就很難重建。


後來我做了什麼?

停更的兩年內,我專注在個人的心靈成長上,釐清了我的目標其實只是想要活得下去、過得開心。

當時的我還沒有打算設計產品,卡在我的價值觀不願意亂接業配,但又希望自己有收入的困境。

好在是即使當時迫切需要收入,我也有堅守住價值觀,沒有亂接合作,沒有損害到跟粉絲的關係。

我才發現當時給自己的賺錢壓力,導致我對於內容創作產生了負面的感受,只關注到活下去,導致我開始陷入一種死循環,不斷地思考:這種內容符合市場喜好嗎?這樣可以嗎?大家會需要嗎?這些焦慮感違背了我要過得開心的初衷。


設立合理的財務與創作目標

我先滿足了我的焦慮感,也就是「活得下去」這個目標。先讓自己存到一筆足以應付危急狀況的預備金後,我就很少再陷入初期的匱乏狀態。

接著調整讓自己過得開心的具體目標,比如說創造新系列內容、製作第一個產品、學習新知識等等,都被我當成一種不同的體驗。


選擇符合價值觀的合作

同時因為打造了自己的產品,品質可以自己把關,就能繼續維持不亂接合作、挑自己喜歡的合作的狀態,因為我算是蠻固執的人,不合我價值觀、不夠喜歡的東西我推不下去XD

領取免費《入門創作經營資源包》

Canva免費課程與創作者資源

不只有 Canva 免費課程 帶你學習「對齊、相近、對比、重複」等其他設計原則,讓你能自己進行設計排版;還有 Instagram 風格創作電子書,和免費模板包給你使用!

結語:我不是想說賺錢不重要

說不想賺錢、錢不重要就太假了,畢竟很多事要有錢才能做到。失去初心、錯誤的誘因會讓創作變得功利化,而且如果只是賺到一串數字,沒有把它運用到會讓自己的人生上,我覺得太可惜了。

當你把錢作為達成目標的工具,而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,生活會變得更有意義和快樂。

  • 本篇文章來自我的電子報,有興趣的話歡迎訂閱電子報

error: 內容已被保護!
Contents
返回頂端